目录
专题论文
求真与致用的两全和两难——以顾颉刚、傅斯年等民国史家的选择为例李帆;4-22+160
“受难时刻”: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裁决与威尔逊的认同危机马建标;23-38+160
无以为继:黄郛与1935年华北危局贺江枫;39-55+160
清代内陆水域渔业捕捞秩序的建立及其演变——以江西鄱阳湖区为中心刘诗古;56-73+161
为国破家: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赵妍杰;74-86
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对儒学教育的地方性适应——以宁波崇信义塾为例(1845—1867)赵力;87-103
1949年前后中共取缔会道门运动考析——以河南省内乡县为例李玉峰;104-120+161评论与回应
著史切忌过急、过糙——对潘佐夫《回应》的回应杨奎松;121-128读史札记
南桂馨和刘师培张仲民;129-140
民国民事立法中的“保守”与“激进”——基于爱斯嘉拉本土化立法方案的考察陈霓珊;141-154会议综述
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——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“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”综述张德明;155-159